RM新时代登录网址-首页

 
海島科普
海島科普
海島科普
【海島植物小課堂】木麻黃-護岸尖兵
來源:
瀏覽:
時間:2021-05-18
字號: {{fontSize}}

【第六課】

華南濱海地區(qū)海岸最前沿的防護林,除了有 “海岸衛(wèi)士”美稱的紅樹林外,另一種護衛(wèi)擔當非木麻黃莫屬了。木麻黃具有防風固沙、調(diào)節(jié)氣候、改良土壤、涵養(yǎng)水源、保護農(nóng)田及抵御自然災害等作用,木麻黃所帶來的生態(tài)效益遠遠大于其直接的經(jīng)濟效益,是維持沿海生態(tài)平衡的關鍵,對于華南濱海地區(qū)的生態(tài)安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,尤其在砂質(zhì)海岸前緣的區(qū)域目前仍無其它樹種可替代。

2015年9月29日“杜鵑”臺風肆虐福建平潭壇南灣

用“低調(diào)做樹,高調(diào)做事”來形容木麻黃一點也不為過,大多時候人們覺得她長得很普通,普通到全身上下暗淡無光,開花時既沒有出挑的顏色,也無碩大的花朵,時常有人誤以為那一串串的花序,是樹上掉下來的毛毛蟲而驚慌失措。甚至還有不少人會把木麻黃當成馬尾松,雖然她們都長著形似馬尾的長辮子,但實際上并非一家人,前者是木麻黃科的,屬于被子植物,后者是松科的,屬于裸子植物。

單株的木麻黃雖然看起來普通,但是當她們排成方陣的時候,一棵棵站姿挺拔的木麻黃就像是一個個英姿颯爽等待檢閱的士兵。“團結(jié)就是力量”這句話在木麻黃身上得到很好的詮釋,獨木不成林,一排排枝繁葉茂的木麻黃手拉著手凝心聚力,筑成了一道道綠色屏障,宛如一座綠色長城,在抵御自然災害,守護共同家園的同時,也營造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

福建平潭壇南灣戰(zhàn)備路

然而,影響力這么大的木麻黃卻并非鄉(xiāng)土樹種,她原產(chǎn)于澳大利亞和太平洋島嶼,與檉柳一樣,是人們對木麻黃科樹木的統(tǒng)稱。我國引種木麻黃有 100 多年的歷史,1897 年臺灣省首先引進木麻黃,1954年,廣東省雷州半島 、吳川和電白等地營造的木麻黃沿海防護林獲得成功;其后,廣東 、廣西、福建和浙江等省區(qū)沿海各地亦先后營造木麻黃人工林。我國先后引進了2個屬、23個木麻黃種、200多個種源和260多個家系,比較常見的是木麻黃(Casuarina equisetifolia)、粗枝木麻黃(C. glauca)、細枝木麻黃(C. cunninghamiana)和千頭木麻黃(C. nana)4種。

木麻黃又稱短枝木麻黃、木賊葉木麻黃,根系擴展,生長迅速,是南方地區(qū)大面積造林最主要的防護林樹種;鱗片狀葉每輪通常7枚;嫩梢的鱗片狀葉稍開展,但不反卷;樹皮堅韌粗糙,深褐色,不規(guī)則條裂。細枝木麻黃樹干通直,樹冠呈塔尖形,小枝纖細下垂,是優(yōu)良的庭園觀賞樹種;鱗片狀葉每輪通常8枚。粗枝木麻黃又稱灰葉木麻黃,樹干粗壯而削度較大;鱗片狀葉每輪12-16枚;小枝灰綠色或粉綠色,嫩梢的鱗片狀葉反卷;樹皮灰褐色或灰黑色,塊狀剝裂或淺縱裂。千頭木麻黃為常綠灌木,樹高0.5-2.0米,鱗片狀葉每輪7-9枚;枝條濃密,柔軟細膩。

【木麻黃的形態(tài)特征】

植株:常綠大喬木,高可達40米。

枝:葉小,鱗片狀,6~8枚輪生于綠色小枝的節(jié)上。

葉:綠色小枝,細長而帶節(jié),節(jié)與節(jié)之間完全合生,但可以拉開,拉開后一端凹陷另一端凸出,斷開處,細細圍成一圈鞘齒,才是真正的葉子,稱鞘齒狀葉(或鱗片狀葉)。

花:花單性,雌雄同株或異株,無花梗。雄花為葇荑花序,灰褐色,既像小棍棒,又像迷你版的試管刷,雌花為頭狀花序,紫紅色,酷似流星錘。

一整樹密密麻麻的猶如“火樹銀花”

形似迷你試管刷的雄花序

酷似流星錘的雌花序

果:聚合果,苞片木質(zhì)化,種子有膜翅。

木麻黃的結(jié)果枝

木麻黃成熟果序的小苞片打開,好似家中嗷嗷待哺的雛燕(福建廈門大嶝島)

花期4—5月,果期7—10月。

【特點與用途】

木麻黃喜光不耐陰、耐旱也耐水濕,耐貧瘠、耐鹽堿、耐沙埋,生長迅速,萌芽力強,對立地條件要求不高,石頭縫中也常見其蹤跡。根系發(fā)達,具固氮能力,可在沿海流動細沙地、鹽堿灘地、沖積平原及沿海丘陵、低山坡地種植,是我國華南沿海地區(qū)防風固沙林的先鋒樹種。

其木材堅重,但在南方易受蟲蛀,有變形、開裂等缺點,經(jīng)防腐防蟲處理后,可作枕木、船底板及建筑用材。

木麻黃凋落的枝條量大,是良好的薪炭材,小時候筆者就經(jīng)常跟著奶奶到海邊或農(nóng)田邊的木麻黃林下耙枯枝當柴火,優(yōu)點是容易點著且火勢也很旺,缺點是不耐燒,所幸在海邊量大管夠,只要勤快不愁沒柴。

木麻黃凋落的枯枝

樹皮含單寧11-18%,為栲膠原料和醫(yī)藥上收斂劑;枝葉藥用,治疝氣、阿米巴痢疾及慢性支氣管炎;幼嫩枝葉可為牲畜飼料。

【園林應用】

木麻黃樹冠塔形,姿態(tài)優(yōu)雅,可作為防護林、行道樹、風景樹和庭園綠化樹種。

廈門環(huán)島路上的木麻黃(廈門大學王文卿攝)

【木麻黃與海島的故事】

在未引進木麻黃之前,福建漳州的東山島是有名的“窮人島”“乞丐村”“飛沙灘”“禿頭山”。據(jù)舊縣志記載,在新中國成立前的近百年間,全縣被“沙虎”吞噬了13個村莊,1000多間民房和3萬多畝耕地。直到新中國成立后,時任東山縣縣長、縣委書記的谷文昌帶領東山人民開啟了東山縣植樹造林、防風固沙的新篇章,如今的東山早已成為聞名遐邇的“東海綠洲”。因此,東山人有句口頭禪:“看到木麻黃,想起谷文昌”。當?shù)亓鱾饕粋€習俗:“先拜谷公,再拜祖宗”。有機會到東山島的朋友一定要前往谷文昌紀念館,緬懷谷公,學習谷文昌精神。

福建漳州東山島馬鑾灣

平潭位于世界三大風口之一,另外兩個一個是北大西洋西部的百慕大,一個是非洲的好望角。當?shù)亓鱾髦簧亠L沙災害民謠:

“平潭有三多:風多、沙多、石頭多。”

“鍋里能有一斤米,鍋下難燒一把柴。一夜臺風飛沙石,千畝良田被淹埋。”

“吃飯沙滿碗,睡覺沙滿床,秋冬沙拍面(打臉),暑天沙燙腳。”

“君山腳下是蘆洋,天災人禍苦凄涼。”

“三塊茹干一碗湯,風沙糠等墊腹腸。”

“狂風過處黃沙起,一夜沙埋十八村。”

“風起千里沙,居民難安家。山上綠蔥蔥,沙灘林擋風。荒漠變良田,海島成綠洲。”

“干群一條心,荒沙變黃金。林網(wǎng)建立起,風沙寒了心。”

木麻黃的成功引種,成了改變平潭海島生態(tài)環(huán)境和發(fā)展經(jīng)濟的“生命林”和“保安林”,使絕大部分風沙地被固定下來,基本控制了風沙危害,當?shù)匾泊笠?guī)模營造以木麻黃為主的防風固沙林、農(nóng)田防護林和水土保持林。

木麻黃默默地守護著平潭,已完全成為海島人民生產(chǎn)、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,她“不怕風不怕浪、耐貧瘠耐鹽堿、生長迅速、適應力強”的優(yōu)秀品質(zhì)就像每一個在平凡崗位上不怕苦不怕累、愛崗敬業(yè)、頑強拼搏、默默奉獻的海島人。因此,2018年10月木麻黃眾望所歸地高票當選為平潭綜合實驗區(qū)區(qū)樹。

福建平潭遠垱澳的防風固沙林

福建平潭磹角底村的農(nóng)田防護林

 

參考文獻:

[1]仲崇祿,白嘉雨,張勇.我國木麻黃種質(zhì)資源引種與保存[J].林業(yè)科學研究,2005(03):345-350.

[2]張巧,韓永剛,黃義雄,等.沿海木麻黃生態(tài)效益研究綜述[J].防護林科技,2014(01):45-49.

[3] 葉功富,黃雍容,鄭舟.木麻黃:忠誠的海疆衛(wèi)士[N].中國綠色時報,2019-08-16. 

[4]向賢彪. “九棵木麻黃”的啟示[N]. 解放軍報,2020-04-22(007).

[5]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.倔強成長的木麻黃. 2019-04-22.

[6]植物智. http://www.iplant.cn/frps 

 

圖文:張琳婷(保護修復與防災減災處)

相關鏈接:

本站部分內(nèi)容來源于網(wǎng)絡或者報刊雜志,如有不妥請立即與我們聯(lián)系,并將具體鏈接發(fā)給我們,我們將酌情刪改,謝謝!

聯(lián)系我們 郵箱登錄

RM新时代登录网址-首页